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我的古老迷你筆記型電腦

最近華碩推出EeePC 701, 著實令我心動, 但礙於最近失血太多, 所以沒法第一時間殺去買, 也許是冥冥中要我多省點錢吧...這時我才想起來, 我也有一台迷你筆記型電腦, 當年還為了買這一台迷你筆記型電腦辦了一張信用卡, 不過當時沒有什麼刷卡零利率這種方案, 只能利用信用卡的循環利息, 進行假性分期(好貴的循環利息~~), 不然怎麼樣也買不起...

話說第一次接觸到的迷你筆記型, 應該是Toshiba的Libretto, 那時因為公司想測試自己的產品與這類電腦的相容性, 所以向客戶借測, 記得那台Libretto不是很高階, 價錢卻非常高階!!系統好像是配備Pentium 75吧, 記憶體16MB, 螢幕右方有個joystick可操作滑鼠游標, 作業系統是Windows 95, 光是開機就要耗時3分鐘, 但真的小巧, 螢幕也很漂亮, 不過這樣的開機速度, 相信沒多少人可以忍受吧...

而會令我想買迷你筆記型電腦, 其實是雜誌上報導的SONY Vaio, 當時SONY的Vaio系列皆是小巧, 美觀, 以紫色為基底色, 但價格都在日幣30幾萬以上, 真是天價, 所以只敢想不敢買, 直到國內仁寶推出PALMAX PD-1000, 我才燃起希望, 當時的定價是39800元, 系統規格及配備如下列:

1. Cyrix MediaGX 120MHz (可超頻至133MHz, 但記憶體效能降低 Orz)
2. 記憶體32MB
3. 配備有7吋的觸控式TFT螢幕, 實際解析度640x480, 使用虛擬螢幕可達1024x768
4. 1.5G的硬碟
5. 一個USB 1.0埠 (那時USB剛出來, 算是蠻早就內建USB的機器)
6. 一個PCMCIA TYPE I的插槽 (應該是CardBus的吧??)
6. 一個紅外線埠
7. 一個簡易的船鎢, 可以擴充PS/2鍵盤滑鼠, COM埠及印表機/軟碟機雙用埠, 以及外接螢幕
8. 一台外接式的軟碟機
9. Windows 98隨機版, 以及隨機板的蒙恬手寫程式
10. 28.8K PCMCIA數據卡
11. 一台PCMCIA介面的光碟機 (會場購買贈品)


正在安裝IE 5.5的PALMAX PD-1000


PD-1000所採用的這顆MediaGX CPU是Cyrix公司將繪圖晶片及音效卡整合在CPU內, 是當時少見的作法, 由於繪圖與音效是多媒體的要素, 所以稱為MediaGX, 採用這顆CPU的電腦不用(?)再配備額外的顯示卡及音效卡(當時的電腦仍需另外插卡), 因此可降低電腦的生產成本...Cyrix原本希望可以透過MediaGX來闖出一片天, 無奈CPU相容僅止於486, 而且效能低落, 繪圖部份也不支援3D加速, 因此無法獲得大廠的青睞, 不過整合型主機板的概念卻在此CPU之後開始生根...

記得購買的當時是與同學專程去資訊展會場看實機, 不過同學都認為說這台太小, 而且CPU太慢, 勸我不要買...可是強烈的購買慾望, 還是無法遏止(其實是想買Vaio, 不過買不起, 只好買PD-1000過過乾癮), 天真的以為速度慢不是問題, 有耐心就OK (事實上並非如此~~), 逛到了仁寶的攤位, 看了實機之後, 還是買了下來,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信用卡, 還被銀行稽核(畢竟還沒有信用紀錄嘛!!), 但仍順利通過, 買下了我生平的第一台筆記型電腦...我還把它取名為CORISA, 這其實是我幻想中的作業系統名稱(Computer Operation Resource Interactive System Architecture)

雖然主記憶體只有32MB, 且必須分2MB給繪圖, 跑起Windows 98(第一版)還算順暢, 但跑大型程式時(如Office), 就會氣喘吁吁, 用WinAMP放個MP3, 也只能放22KHz, mono, 放stereo就斷斷續續了, 不過當時還真是有耐心的說...至於手寫的部份, 因為怕手寫刮花螢幕, 所以沒在用觸控螢幕, 都外接USB滑鼠來用...我還在上課報告時, 利用這台外接投影機播放PowerPoint進行報告, 它的小巧還吸引老師的目光...

當時還是網路卡相當昂貴, 且網際網路仍需要Modem進行撥接的年代, 在電腦之間互連的廉價方案就是LL3, 為此我還特別去買了LL3專用的連接線好跟我的桌上型電腦連線, 不過傳輸速度實在太慢, 便在那邊東搞西搞的, 某天好像是接錯線還是怎樣的, 發生了慘劇, 軟碟機介面掛點, 從此軟碟機就抓不到了, 距離購買還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因為是在資訊展買的, 要維修也非常麻煩, 想到之後的好幾個月還要慢慢的償還信用卡費, 就覺得難過, 沒想到我這麼早就體驗過卡奴的滋味了...之後我就決定以後這類高價商品絕不在資訊展買, 除非維修據點很多...

但CORISA的災難還沒完, 當時很流行透過某些軟體, 把BIOS的能源之星logo換成自己想放的圖案, 在公司的電腦弄成功之後, 所以我也嘗試在CORISA上動手腳, 結果...不會開機了(驚!!!), 而BIOS是焊死的, 無法拔起來重燒, 正想該怎麼辦的時候, 還好有同學在電子公司上班, 有工具可以幫我把BIOS掃下來, 然後以之前的BIOS備份檔案重燒, CORISA便復活了, 從此以後我便不敢亂搞了...

不過你也知道, Windows 98不是什麼穩定的系統, 由於硬碟太小, 所以使用98內建的磁碟壓縮程式來加大硬碟空間, 可是呢, 壓縮過的磁碟常常會導致不經意的磁碟系統毀損, 為此也重灌好幾次, 仍然無法避免, 然後效能也跟不上須求, 因此在最後一次系統毀損之後, 便冰入冷宮, 直到EeePC又讓我想起來CORISA存在的事實...想想既然CORISA還能動, 不如就讓它復活吧!!!

原本為了CORISA復活, 想灌Ubuntu的, 無奈現行的桌面版本都很肥大, 連最簡化的xbuntu還需要128MB以上的記憶體, 且對於這顆只相容486的CPU也不支援了, 必須另外編譯適用的核心才行, 我可不想等桌面開啟等個半小時...雖然Ubuntu伺服器版可以安裝, 但伺服器版本只有文字介面, 用文字介面的瀏覽器, 也不實用...

那麼只有回歸Windows了, 既然CORISA是以9x設計的硬體, 那麼就直昇Windows Me吧!!結果Windows Me無法安裝, 說CPU最少要150MHz (Orz), 98第二版則吃太多的記憶體, 不得已最後還是回歸原本的作業系統, Windows 98, 畢竟CORISA還是適合這個快10歲的作業系統...

灌完之後, 內建的IE 4已經無法正確顯示現今的網頁, 所以改用Firefox 2.0.0.8, 不過光是起始安裝就要等3分鐘以上, 好不容易安裝完成後, 卻出現系統元件不相容的情況!!原來98內建的元件版本太舊, 不得已只好更新IE到5.5SP1, 又是另一個漫長的等待...好不容易等IE安裝完成, Firefox也可以啟動了, 卻發現Firefox啟動也要2分鐘的時間, 改個Options還要等30秒等視窗出來, 開個網頁也要30秒才能切換, 也不能安裝flash(會要你找程式設計師), 其實要不是因為IE安全性的問題, 直接用IE還比較適合CORISA說...

不過CORISA復活計畫仍將繼續, 期待能夠找到它合適的應用....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好用的mencoder

最近因為老媽出國去玩, 負責留守的我必須幫老媽錄"加油屁眼...", 呃...不是...是"加油菊花!"這部韓劇...雖然我不怎麼喜歡看韓劇, 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 所以就勉強答應了...

想想老媽出國的這幾天, 每天錄一集的長度是1小時30分, 由於錄完以後, 如果還要去廣告, 實在是太麻煩, 乾脆偷懶不做...所以以硬碟錄影機的一般畫質來計算, 就需要3GB左右的空間(流量約4Mbps), 還好母親大人只要能看就好, 對於畫質要求不高, 所以可使用較低畫質來錄影, 不過這樣1小時30分錄下來也還是要1.4GB的空間...等到老媽回來後, 再把遊玩期間所播出的部份, 全部輸出到單面的DVD+R上, 但一片DVD也只能放3集, 整個輸出下來可能要用到2~3片DVD...

這怎麼行呢!!對於地球環保應該盡一份心力才是(噁~~), 所以就在想, 是不是有什麼方法, 能透過大量減少影音的流量, 又不會模糊到看不清楚??然後觀賞時也很方便呢??剛好客廳裏的DVD放映機具有DivX的播放機能, 因此就很快的決定將所有的影片壓成480x480, V768Kbps/A64Kbps的DivX AVI檔案...

那要用什麼軟體來進行呢??之前有在研究一些開放原始碼的影音編碼軟體, 其中我覺得相當好用的, 就是手煞車HandBrake了, 橫跨了Mac OSX, Linux, 以及Windows, 此外還移植到其他作業系統上...它可以很方便的(應該只有Mac OSX版很方便吧?!畢竟這原先是Mac的軟體)將DVD轉換成MP4/OGM/DivX/Xvid, 最新版還多支援了MKV輸出...本來是要沿用HandBrake來進行編碼的, 不過HandBrake最麻煩的一點就是, 它的來源只支援DVD, DVD Image或者VIDEO_TS, 沒辦法直接拿影片檔編碼...因此要利用HandBrake轉換, 就必須先把影片檔轉成DVD之後, 再丟給HandBrake來轉...從以前到現在我都是採用這個方式轉MP4檔案, 既不省時也不省力, 常常得要弄到很晚...我必須要找更簡單的方法!!

官方的DivX套件就不考慮了, 不是說這套件19.99太貴, 依照目前的需求來看, 我總共需要花費19.99+9.99(MPEG2 plug-in)=29.98才能正常轉換, 雖然曾經有一度想購買, 但是直至目前為止, 我應用幾乎都在PS3, PSP及XBOX 360可以播放的MP4格式上, 而這些機器根本不吃DivX, 實在沒有必要為了這幾天的應用來浪費這些錢, 也不想為了使用DivX的Codec而再裝一套影音處理軟體...

之前就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推薦mplayer這套包山包海的自由軟體, 支援多種網路上通行的codec, 不僅有影音播放軟體, 更絕的是, mplayer還附贈了影音編碼軟體mencoder, 不僅支援DVD也支援一般的AVI, MP4等等之類的檔案, 讓你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影音編碼中, 相互的轉換...

有這麼大的好處, 那有沒有缺點呢??當然有啦!!無法忽視的缺點就是必須跟指令奮戰, 如果沒有別人所寫的frond-end, 那麼就必須查閱多如牛毛的指令說明, 瞭解每個指令的用法才能順利的開始轉換(啊~~這叫更簡單的方法嗎?!), 不過, 當你瞭解指令之後, 其實是相當的簡單, 剛剛試驗把MP4檔案轉成DivX格式, 簡單到不行...當然啦~~~還是離不開指令的...如果你對指令過敏, 現在是時候離開了... XD

經過無數的試驗, 指令的奮戰, 終於找到了一些指令可以順利的展開DivX的編碼, 由於DivX並非開放原始碼, 所以開放原始碼團體的DivX編碼, 其實是使用原先叫做OpenDivX的Xvid, 神奇的是, 吃DivX的播放機也能處理Xvid, 畢竟這二個系出同源!!那當然是優先使用自由的Xvid囉...以下就是簡單開始轉換的參數:

mencoder -oac lavc -lavcopts acodec=mp3:abitrate=64:vcodec=mpeg4:aspect=4/3:vbitrate=768:vratetol=1500:vhq:v4mv -of avi -ovc lavc -vf harddup,fspp,scale,pp=fd -ofps 30000/1001 -ffourcc XVID source.ext -o target.avi

看到一堆指令就昏了嗎??我也是!!不過如果對照指令說明來看, 就會比較簡單, 有興趣的話, 只要把粗斜體字中的檔名改成自己想要的, 然後把它貼在DOS視窗中, 就會開始轉換...當然DOS指令還是得要知道一些, 才能順利成行...

依照這個設定, 編碼Xvid AVI算下來, 菊花一集的容量約550MB左右, 畫質的減損則在可接受的範圍, 這樣就可以把這期間所播出內容塞在一片DVD裡面, 讓母親大人慢慢看~~

另外貼上其他的轉換參數...

PSP用的MPEG4參數(AVC試不出來...T_T)

mencoder -ofps 30000/1001 -vf harddup,fspp,scale=320:240,pp
=fd -af lavcresample=24000,volume=20.1:0 -of lavf -oac lavc -ovc lavc -lavcopts aglobal=1:vglobal=1:vcodec=mpeg4:acodec=aac:vbitrate=768:abitrate=64 -lavfopts i_certify_that_my_video_stream_does_not_use_b_frames:format=psp source.ext -o target.mp4

適當的修正音量, 影片流量, 相關的參數即可輕鬆的轉換...以上參數經實驗影片流量在302Kbps時, 也能得到清晰度相當不錯的影片...

PSP較高畫質的設定參數, 也可應用在PS3跟360上, 只要將scale參數改成720:480即可:

mencoder -ofps 30000/1001 -vf harddup,fspp,scale=320:240,pp=fd -af lavcresample=24000,volume=20.1:0 -of lavf -oac lavc -ovc lavc -lavcopts aglobal=1:vglobal=1:vcodec=mpeg4:acodec=aac:vbitrate=768:abitrate=64:vhq:v4mv:trell:mv0 -lavfopts i_certify_that_my_video_stream_does_not_use_b_frames:format=psp source.ext -o target.mp4

將MP4轉換成Xvid AVI的方法:

mencoder -vf spp,scale -af lavcresample=24000 -of avi -ffourcc XVID -oac lavc -ovc copy -lavcopts acodec=mp3:abitrate=64 source.ext -o target.avi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驟緩更新的blog!?

如您所看到的, 距離上一篇的blog又過了快一個月的時間了...

其實平常的時候, 我也在思考要在blog上面寫些什麼, 例如說遊記之類的, 前些日子跟同學去"滿月園"就還不錯, 也拍了一些照片回來, 但是一想到要後製那些照片(不是作假啦, 而是要調整曝光及色溫的問題), 就覺得懶, 也因此一直都沒有更新...或許直接使用原始照片也不錯說!!也許這幾天就給它貼上來...不過現在就先來閒聊一下吧...

說到遊戲, 最近PS3方面也發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說, 新的40G版本發售在即, 拿掉了讀卡機以及二個USB埠, 並且沒了PS2的向下相容, 更重要的一點是, 耗電量比現行版本要省100W, 在能源價格高漲的時代, 減低耗電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而且...還出了我當初PS3的目標顏色, 白色 T_T, 然後又有了Dual Shock 3同綑....天啊...逼我再買一台嗎??

不過沒了PS2的相容功能, 對我來說是有些遺憾, 其他諸如讀卡機及USB的縮減, 還有辦法彌補, 而向下相容很可能就此消失...畢竟從PS發售以來, 其優良傳統就是向下相容的能力, 想想看, 等PS5發售的時候, 我們仍然能夠執行PS1及PS2的遊戲, 那麼以前的投資就不會白費, 而SCE首開40G不相容的先例後, 很可能後繼機種也會如法泡製, 那可得小心的保養目前的遊戲主機了...

另外呢, 因為每個月去台北的關係, 所以"不小心"聽見新版PSP已經發售的消息, 又敗了一台新版白色PSP回來, 本來想要同時購買專用的色差線的, 不過因為色差線沒有同時發售的關係, 又等了一陣子才去買回來...

新版的PSP確實螢幕很漂亮, 也很清楚, 不過殘影仍然存在, 並且有螢幕邊緣不平整的問題, 巴哈的討論區吵這個話題吵到不行...不過這個問題我可以接受, 畢竟不完美的東西才能長久(謬論?)...另外, SCE把遊戲螢幕輸出的解析度限定在1:1, 使得遊戲畫面僅能出現在螢幕中間, 而沒有填滿, 雖然我的DELL 2407可以作放大, 不過2407上的影像處理器好像不太夠力, 放大顯示畫面會有點掉格的現象, 然後色差輸入的效果也不佳, 但整體說來, 還在可接受的範圍...

換個主機....

為了體驗一下Toshiba與微軟大力推崇的HDDVD, "順便"看看HDi的子母畫面是怎麼回事, 所以也重金砸下買了360用的HDDVD光碟機, 在買光碟機的同時, 也買了一片華納的"300壯士"(就是那個伍佰跑去開演唱會的那個), 不過因為是平行輸入版, 那個片子真是昂貴, 要1600元, 而且沒有中文字幕, 這個問題的解法, 就是只好看英文字幕, 順便練英聽囉, 本來想買號稱VC1編碼極致的"金剛", 不過某人說不好看, 所以改買300, 雖然300我看過之後也覺得不好看啦~~

這片HDDVD是採用雙面式的片子, 一面是HDDVD, 另一面是DVD, 由於HDDVD是全區的, 所以在觀看影片上沒有問題, 由於片子在家裏, 所以無法報告詳細規格, 依稀記得字幕有英文, 西班牙文, 以及法文三種, 影片是1080P, 聲音輸出方面支援Dolby Digital 5.1 plus加多國語言的樣子...而DVD的部份則是1區的DVD, 所以沒有設備可以看, 雖然是有破解的方法, 但有高畫質的影片為何還要看480P的影片呢??

在播放時, 畫質確實是還不錯, 不過清晰度比BD稍微差一點, 這是因為我的360不是Elite版, 自然不能使用HDMI數位輸出, 只能使用VGA輸出, 且我的2407還有一個問題, 如果360輸出1080P的VGA訊號, 螢幕上會有奇怪的橫紋出現, 我沒辦法接受...所以整體就只跑720P...

影片的流量應該蠻高的, 因為一些細節都還看得清楚, 不過360似乎有點接近負荷臨界, 呼叫個選單或設定都會有點遲鈍, 甚至我玩了一下網路連線的功能, 在出現無法連線的訊息之後, 就給我出現當機的現象, 不過這不打緊, 可能是偶發情況, 我也沒再試...而啟動了HDi強調的子母畫面功能之後, 360播放的時候就有點頓了, 尤其是子畫面可以看到不順的情況, 我本來還以為子畫面可以隨意移動位置, 結果不行...有點小失望, 而且這片竟然沒有主選單!?不過以上那些缺點並不算是缺點, 本篇播放沒有問題就行了, 功能也應該可以正常執行的...不過300的劇情方面我實在是...呃...

再換個主機....

本來許久都沒有開機的Wii, 在任天堂宣佈將SNK的NeoGeo模擬器納入旗下的Virtual Console平台之後, 就不知怎麼回事的, 非常想買來玩玩...以前SNK的宣傳口號可是"把大型電玩帶回家"的呀!!那時也沒幾個人買得起, 不過當時有個已經在打工的鄰居也很喜歡玩遊戲, 便去買了一台來玩, 記得他還順便買了Num1947, 還有一款Golf的遊戲, 當時應該要價2萬元以上吧, 不過不好意思問...剛買來的時候有去他們家體驗一下, 確實相當的震撼, 不僅是畫面, 音效與音樂都很棒, 連卡匣的容量都很大(32Mbit起跳), 想想當時的主機PCE, MegaDrive甚至是SuperFamicom都沒這個水準...

那個時候, NeoGeo有出一款Magician Lord, 我還蠻喜歡玩的, 看到這次推出的Virtual Console有這款遊戲, 就想要玩, 畢竟當時沒錢可以買NeoGeo主機, 現在也不想去買來懷舊, 所以要擁有的方法只有靠Virtual Console了, 整體價格只要900日圓, 比硬體+卡匣還便宜許多, 不過我沒有任天堂點數, 所以就想到了任天堂所推出的傳統手把+5000點數的限定版, 不僅有較好操作的手把, 還有5000點數可以購買遊戲, 而整體售價只比5000日圓高出一點點而已, 算是很划算的組合, 所以就趁現在還買得到的情況下殺去買, 還好買得到, 結果那5000點儲值下去後, 又多買了數個懷舊遊戲...Orz...

另外, 前些日子來的颱風柯羅莎(本來想貼連結的, 但是因為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資料庫仍在整理, 所以沒法取得相關連結), 才讓我發現原先負責遊樂系統不斷電的Opti系統, 竟然不夠力!!電力因強風而稍微瞬斷一下就自己關機了, 跟我原本想的完全不同!!

在經過幾天的交叉測試發現, 2407+PS3在全速運轉時早已超過最大瓦數的上限, 而2407+AMD雙核心PC, 在玩3D遊戲時也逼近最大瓦數, 但Opti卻完全無超載警示!!唉...當初應該直接買1000VA的UPS嘛...不該省這個錢的...要不是當初我的理想機種缺貨, 也不會買這台, 不過Opti也太爛了吧, 連超載都沒通知, 讓我蒙在鼓裡好幾個月, 虧他們自稱是美國大廠說....說不定買國產科風的UPS還更好呢, 至少我買了二台都還不錯用, 人家的超載警示可是有作用的, 雖然有一台的電池不到一年就掛點...

所以, 我又燃起了買當初理想機種的想法, "剛好"pchome上面有貨, 便即刻下單買了這台APC Backup-UPS RS 1000VA, 收到的時候(呀!!又故意沒弄開箱照...), 還蠻重的, 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台小型的PC/終端機, 而且與一般家用UPS設計不同的是, RS1000具有散熱孔, 而且還不少, 這樣電路散熱容易, 可以提供更長的電力供應, 不過這樣就不防水了, 科風那台被漏水淋濕也都沒事, 還好沒爆炸...

這台UPS自從上線服務以來, 用起來還不錯, 電力的輸出還蠻穩定的, 連AVR介入的偵測範圍都可以調整, 至少在多次的無預警模擬斷電中, 表現的相當完美, 沒有漏失或斷電的情形, 即使是2407+PS3的全速運轉也OK(如果再加上雙核心PC應該有點吃緊), 在監控軟體所回報的消耗瓦特數, 也比Opti浮誇型的電力消耗百分比要準確...不過我沒有實測電池運轉的時間是否如監控軟體所表示的備載剩餘時間, 相信APC自詡為美國第一大廠(連Linux都內建它的驅動程式), 應該不會出個有問題的電池,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當以電池為主要供電的時候, 其顯示的瓦特數必須乘以1.12才是正確的瓦特數, 但仍然比Opti的那個必須乘以1.6要好得多...所以說, 這個錢花得很值得說...畢竟突然停電的話, 我還有時間能把PS3正常關機, 而不會傷到機器...


以下記述Opti的實際瓦特數的計算方式, 以免忘了...

1.消耗電力在100W以下, 其顯示不正確, 會顯示消耗為1%...
2.消耗電力超過100W之後, 其顯示的備載容量為

實際VA數 x 電力消耗% x 1.6 (能源轉換效率1/0.6) = 電池供電時的瓦特數

3.以我買的550VA的機型來算

550 x 40% x 1.6 = 352W, 也就是說, 當備載容量超過40%時, 電池就不行了...或許是Opti的那台電池有問題吧??不過在40%以內的電力消耗, Opti都能撐過去就是了...



所以整體說來...這篇blog算是...敗...家...報...告...吧~~~

導致我現在只能吃泡麵度日...呵呵...